共青團中央 全國學聯
關于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
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的意見
(2023年2月23日)
中青聯發〔2023〕5號
實踐育人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有機組成,是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有效途徑。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切實發揮共青團作為廣大青年在實踐中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學校作用,現就增強新時代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實效、深化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1.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立足共青團“三力一度兩保障”工作格局,進一步落實全團抓思想引領、全團抓基層、全團抓學校要求,以大中專學生社會實踐知行計劃為統攬,深化為黨育人的政治功能,發揮共青團實踐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體系和“三全育人”工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聚焦主責主業、堅持守正創新,開展經常性、有組織的社會實踐,推動社會實踐活動內涵化、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發展,引領大學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2.基本原則
——堅持為黨育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提高社會化能力,引領廣大學生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眼睛發現中國精神,用耳朵傾聽人民呼聲,用內心感應時代脈搏,厚植學生對祖國血濃于水、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感,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
——堅持守正創新。落實共青團深化改革要求,強化組織動員、社會動員,立足工作實際、突出就近就便、遵循教育規律、創新方式方法,項目化、扁平化推動工作,促進實踐育人工作緊跟時代前進、青年發展、實踐創新的步伐。
——堅持精準施策。以學生為中心,將統一要求和分類實施相結合,注重區分不同地域、院校、項目及工作環節的差異,分層分類實施集中與分散、長時與短時、團隊與個人相結合的社會實踐活動,破解實踐育人中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堅持協同聯動。加強系統謀劃,堅持同高等教育改革有機銜接、一體推進,完善條塊結合、上下協同、左右聯動的工作機制。加強校地聯動、項目聯動、品牌聯動,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形成實踐育人合力。
3.目標任務。每名大學生在校期間至少參加1次“三下鄉”或“返家鄉”社會實踐活動,每個團支部每學期至少開展1次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全團每年組織不少于25%的高校團支部、20萬名大學生就近就便參與社區實踐,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參與面、覆蓋面、受眾面不斷提高,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長知識、增才干、作貢獻的獲得感不斷提高。用三至五年時間,實現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內涵更深、機制更優、體系更全、保障更強、成效更實,更好服務大局、服務青年,推動共青團實踐育人工作高質量發展。
二、豐富實踐內涵
1.聚焦紅色基因傳承。組織大學生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青年,用黨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把慶祝建黨百年激發的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熱情傳遞下去,組織大學生學習宣傳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依托各地紅色資源,開展重走紅色足跡、追溯紅色記憶、訪談紅色人物、挖掘紅色故事、體悟紅色文化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以重要時間節點為契機深化儀式教育,持之以恒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長效化,引導大學生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2.聚焦理論普及宣講。組織大學生走進基層、邊遠地區、社區、農村、軍營等,面向最廣大的普通基層人民群眾和青少年群體等,深入開展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活動,以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生寄語、給青年學生回信、《論黨的青年工作》、《習近平與大學生朋友們》等為主要內容,精心設計開展有內涵、接地氣、聚人氣的宣傳教育活動,將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相貫通,將深刻性與生動性相統一,開展鍵對鍵、面對面、小范圍、互動式宣講,講透創新理論、講好發展成就、講清形勢任務、講明發展前景。
3.聚焦發展成就觀察。聚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以中國大地為課堂,以脫貧攻堅重大歷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成就等為現實教材,組織大學生在國情考察、社會觀察、調查研究、學習體驗中了解國情社情民情,感受全過程人民民主生動實踐,引導大學生深刻領悟黨的領導、領袖領航、制度優勢、人民力量的關鍵作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
4.聚焦服務黨政大局。組織動員大學生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建功立業。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引導大學生助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投身鄉村振興。貫徹落實中央西藏工作座談會、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和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引導大學生爭當民族團結進步的宣傳者、示范者和踐行者,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圍繞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組織大學生參加“挑戰杯”競賽等科技創新活動,立足社會需求開展科普宣講、科研攻關和創新成果轉化,投身科技自立自強。
5.聚焦就業創業實踐。組織動員大學生進政府、進社區、進園區、進企業,參加政務實踐、企業實習、兼職鍛煉、職業體驗、創業錘煉等實踐活動,弘揚勞動精神、奮斗精神、奉獻精神、創造精神、勤儉節約精神。圍繞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依托“三下鄉”、“返家鄉”和“揚帆計劃”等項目,組織大學生深入地方黨政機關、事業單位一線崗位承擔具體工作,參加與專業方向匹配的企業實習工作,擔任鄉鎮團委及村、社區等基層團組織的兼職干部,到科技部門、科研機構、高新企業進行就業見習、實習實踐等,引導學生樹立正確擇業觀、就業觀,提高社會化能力和就業能力。
6.聚焦基層志愿服務。引領大學生廣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組織動員大學生投身“美麗中國·青春行動”,積極參與“保護母親河”行動、“三減一節”、垃圾分類、綠色低碳等活動,深入開展節約糧食主題宣講和社會實踐。推進青年志愿者服務社區行動,開展高校志愿服務提升計劃,組織動員大學生在助老助殘、關愛青少年、基層社會治理等領域實施“小而美”的常態化志愿服務項目。弘揚志愿服務精神,積極組織帶領大學生在疫情防控、大型賽會等志愿服務中貢獻青春力量。
三、強化工作舉措
1.加大資源投入。積極爭取黨政支持,協調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等加強對大學生社會實踐的支持,統籌團內外資源,加大政策、資金、場地和工作力量等的投入。高校按照在校學生每年每生不低于15元標準設立專項經費,為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提供有力條件保障。
2.突出規范組織。堅持“突出主題、確保安全、就近就便、務求實效”原則,規范宣傳動員、立項報備、培訓輔導、總結評價等重點工作。合理確定學生實踐規模,實踐團隊師生比原則上不低于1∶15、實踐時長原則上不低于7天,學生實踐做到有方案、有日志、有報告、有心得、有評價。
3.加強專業指導。選派黨政干部、共青團干部、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哲學社會科學課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等擔任指導教師,鼓勵專業教師擔任指導教師,隨隊指導學生實踐。組織指導教師專項培訓,把干部、教師指導學生社會實踐情況作為業績評價、職務晉升、職稱評聘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4.夯實基地建設。堅持“類型多樣、聯合共建、常態運行、動態管理、注重實效、協同育人”原則,依托高新技術開發區、大學科技園、城市社區、農村鄉鎮、工礦企業、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等,建立社會實踐、創業就業、紅色教育、勞動教育基地,構建全國、省級、校級社會實踐基地體系。
5.增強技術支撐。利用先進網絡技術讓社會實踐工作活起來,用好“三下鄉”、“返家鄉”信息系統等提高工作精細化水平,采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對實踐過程進行客觀記錄和科學評價,使用多媒體技術搭建“云調研”、“云課堂”、“云展廳”等項目開展、成果展示、學習交流的平臺。
6.完善考評激勵。將社會實踐納入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認定學生實踐學分。堅持結果和過程統一、定性和定量結合、高校和地方協同、自評和他評互補,突出對學生思想變化、實際表現、成長收獲的考評,將結果作為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團員評議、推優入黨、求職就業等重要參考。
7.強化安全保障。堅持安全第一,派出和接收單位要為實踐師生購買意外保險,加強安全教育管理,做好安全應急預案。實踐師生要增強安全意識,自覺遵紀守法,充分研判天氣變化和自然地質條件等,安全有序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堅決防范化解意識形態風險。
四、加強組織實施
1.加強組織領導。在黨委領導下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和責任落實機制,形成各方積極支持和參與大學生社會實踐的工作格局。各級團組織領導機構要將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指導,推動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落實落細。
2.明確各級職責。省級團組織要加強統籌協調,認真做好政策傳導、調研指導、評價督導。市級、縣級團組織要精心開發匹配實踐崗位,對學生加強跟蹤教育和服務,提供公共交通和用餐等補貼。高校團組織要抓好關鍵環節,大力組織師生開展高質量的社會實踐活動。
3.廣泛宣傳動員。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注重運用網絡多媒體對實踐過程和成果進行宣傳展示,提升實踐活動社會影響力。強化校、院系、班級團組織聯動,突出團支部引領主導作用,以團支部為基本單元,有計劃、大批量、小規模、經常性地組織大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4.深化總結交流。做好活動總結、選樹宣傳典型、研討交流等工作,及時將好的經驗做法固化為工作路徑。引導廣大師生將社會觀察、調查研究和感悟思考等成果轉化為建設性意見和舉措,切實提升大局貢獻度。加強對共青團實踐育人理論與規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