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5月8日電(劉曉麗、田壽永)37歲的熊文文是湖北省孝感市大悟縣人,十余年前大學畢業后,返鄉發展種植業,推進農產品深加工,并形成產業鏈,帶動鄉親共同富裕。他熱心公益,撒播孝愛,把青春書寫在這片“紅”土地上。
自強不息 帶著父母上大學
大悟縣是有名的將軍縣。小時候,熊文文喜歡聽父親講故事。他的父親當過兵,最愛講鄂豫皖蘇區“28年紅旗不倒”等內容,熊文文聽到耳熟能詳。
2003年,熊文文讀初三。那年臘月,父親在打工途中發生車禍,腦部嚴重淤血,危在旦夕。
“父親在,家就在”。醒過來后,熊文文父親頭上留下了一個“坑”,失去味覺,視力下降,還有高血壓、血栓等后遺癥,失去了勞動能力。
一家人日子雖然過得清苦,好在熊文文學習還不錯,第二年考上了大悟一中。2007年暑假,熊文文又收到了廣西賀州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9月,到學校報到后,熊文文放心不下患病的父親,向學校提出了休學2年的申請。
隨后,他一邊幫助母親照顧父親,一邊打工掙學費和醫藥費。
2009年,熊文文返回廣西上大學。課余時間,他做兼職,并結合自己的專業知識,與同學在校外承接綠化、裝修等項目。
學習和生活穩定下來之后,他把父母也接到了廣西。
大學期間,熊文文擔任班長,還入了黨。拿畢業證那天,他查了查存折余額,里面有6萬多元。
難忘鄉情 返鄉發展農業
熊文文與父母在廣西度過了幾年安穩時光。只是每每念及家鄉,一家人總是難忘大別山的山山水水。于是,大學學習景觀園林設計專業的熊文文回到了家鄉,在農業領域發展。
熊文文回鄉把池塘修整好,整改了農田,又種上蓮蓬,養了小龍蝦。為了把地種好,他經常與農業專家一起琢磨技術。
白天,他在地里干活,出去拓展農產品銷路。晚上,再學習一些新的農業知識。
“農村,前景廣闊,大有可為。”這是父親與熊文文達成的共識。
幾年的種養殖經歷,讓熊文文認識到職業教育的獨特價值,萌生了上職業院校的想法。
2020年,在湖北省“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政策支持下,熊文文參加考試,第二次邁入高校大門,成為湖北職業技術學院財經與旅游學院學生。
產教融合,有針對性,校企合作,可分段式脫產學習……職業教育很對熊文文的“路子”。
2020年,熊文文準備創業。在老師指導下,他寫下40多頁的返鄉創業計劃書。同年11月,在武漢市東西湖區與人合伙建設了一條熱干面自動化生產線。
第二年,他的創業計劃在第七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獲湖北省級賽區銅獎。
熊文文創業信心倍增,他在大悟縣芳畈鎮徐樓村成立了湖北弘孝實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和銷售熱干面。工廠所用原材料在大悟縣、安陸市、孝昌縣和紅安縣等地種植或養殖。
為了帶動農戶和青年創業者,熊文文在徐樓村建設了新媒體電商培訓基地,通過孵化電商企業,把大別山農產品賣到全國各地。
熊文文探望孝感市社會福利與康復中心老人。新華網發
播撒孝愛 溫暖大別山
近日,徐樓村新媒體電商培訓班結束后,村民程林紅就準備直播帶貨了?!叭ツ辏谛芪奈牡墓S工作,每月能拿3500元,今年每月可拿4500元”。程林紅說。
“職業教育系列政策為我提供了好的環境和平臺,家鄉給了我很多溫暖和幫助,我很感恩。”熊文文說。
他在村里建設了紅石榴志愿服務隊,常年開展關愛老人、關愛環衛工、公益直播、公益助學和愛心早餐等志愿服務活動,吸引了更多村民聚集到熊文文周圍。
67歲的譚艷芳丈夫患病,家里還有97歲的公公。她在熊文文工廠中任“分裝工”,在家門口就業,每月能賺2000多元。
熊文文還經常去孝感市社會福利與康復中心探望老人,常年為大悟“幸福食堂”捐獻生活物資。
芳畈鎮滾河村“幸福食堂”的老人們喜歡吃熊文文公司生產的面條,81歲的村民余為恩說:“文文比孫娃子還親”。
受熊文文影響,曾在北京、廣州等地做過生意的何燕回到了大悟縣芳畈鎮的山村,開展種植、直播和公益事業。
青年創業者周文睿說,熊文文創新創業、孝老愛親的經歷影響了我,帶動了更多青年扎根大別山,建設大別山。
今年,熊文文在徐樓村的工廠從300平方米擴至1000多平方米,他還在大悟縣城開了兩家面館,一季度銷售額達200萬元。
“做面如做人,越實越好,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新技術發展農村產業,與大家一起建設幸福鄉村?!毙芪奈恼f。
捐獻生活物資。新華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