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竞技-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媒體湖職
【湖北日報】鄉村飛回一群“領頭雁”——孝感“一村多名大學生”工程首批245名學員畢業
日期:2021年10月03日     作者:    來源:     點擊數: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陳春保 通訊員 程榮東 謝庶麟 湯濤

孝感從2018年起全面實施“一村多名大學生”工程,依托湖北職業技術學院,用5年時間選拔培養3000名農村實用人才和現代新型農民。今年6月,首批245名學員畢業,回到所在鄉村。9月,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對其中部分學員進行了追訪,記錄他們的所思所想以及面臨的困惑。

沈常林:讓農機在田野跑起來

人物名片:沈常林,孝昌豐山鎮豐慶村人,孝感“一村多名大學生”首屆學員,就讀農業裝備與應用技術專業。今年6月畢業,目前是孝昌常林種養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9月24日,孝南楊店鎮方冷家田村。晌午的陽光火辣辣的,已過了午飯時間,沈常林仍在田間指揮收割機手作業。

“這幾天天氣好,從上午9點開始,我們會一直作業到深夜12點。”沈常林說。

方冷家田村與豐慶村相鄰。一大早,沈常林和合作社聯盟成員就來了,他們要在兩天內,幫種植大戶冷愛軍完成100畝水稻搶收?!耙划€田收100元服務費。目前我們可以服務周邊4個村,面積近600畝。”沈常林說。

3年前,沈常林與農機并不沾邊,那時的豐慶村也沒一臺收割機。

在村民眼里,沈常林是一個愛折騰的人。當過村小教師,種過茶,打過工,做過銷售。2018年,聽說“一村多名大學生”招生,沈常林沒與家里商量就報名了,“之前就打定主意回村,只是不知道回去干啥,通過學習或許能讓我找到方向”。

入校后,沈常林選擇了“農業裝備與應用技術專業”,在他看來,農業機械化是大趨勢,這個專業在農村“一定很吃香”。

學校鼓勵學員們邊學習、邊實踐、邊創業。第二年,沈常林就成立了常林種養專業合作社,在豐慶村流轉50多畝地種糯稻,“當時也想搞農機,把學的專業知識用上。但資金有限,只能從傳統種植業入手。”

這一年,湖北職業技術學院也開始嘗試與農村新型市場主體合作,共建現代農業生產示范實訓基地。雙方達成協議,學校為合作社提供拖拉機、收割機、插秧機等農機裝備,合作社為“一村多名大學生”提供實習實訓。

有了裝備,也就有了底氣,沈常林動員周邊村有農機的農戶組建“農機聯盟”,“大家裝備都不多,聯合起來,就能走出去‘跨區域’開展農機服務”。

去年,沈常林又流轉了50畝土地種香稻,合作社種植面積達到上百畝,“水稻種植,加上農機服務,一年有一二十萬元收入。”

見沈常林站穩了腳跟,村支部書記何攀松了一口氣。豐慶村有1300多人,耕地900多畝,由于大部分勞動力常年外出打工,何攀一直為土地拋荒憂心。沈常林的探索,讓他看到了希望,“通過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可以打破‘有田無人種’的困局”。

鄭菁林:當好創業致富信息員

人物名片:鄭菁林,安陸市雷公鎮彭橋村人,孝感“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首屆學員,就讀電子商務專業。今年6月畢業,目前任彭橋村婦聯主席。

臨近中午,彭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大廳內,只有鄭菁林一人在值班。

“現在疫苗接種快收尾了,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書記帶人一大早就出去了?!编嵼剂纸忉屨f。

戴眼鏡的鄭菁林,一身黑裙套裝,干練,知性。

聽記者說明來意,鄭菁林笑著說:“我們村支部書記鄧華僑也是首屆畢業生,咱倆同屆不同專業。采訪他,他的感悟更深”。

鄭菁林是80后,高中畢業在外打工,成家生小孩后回到彭橋村。父親是當地有名的養蜂能人,養了40多年蜂。從小耳濡目染,鄭菁林也是一把養蜂好手。回村后,她邊幫父親照看蜂群,邊琢磨創業。

2018年,孝感首屆“一村多名大學生”招生,雷公鎮推薦了8名青年,鄧華僑、鄭菁林雙雙入選?!爱敃r考慮到彭橋村‘兩委’班子年齡結構老化,就有意識地推薦了兩位80后,為村‘兩委’換屆儲備‘種子’?!辨偢刹空f。

入校后,鄭菁林選擇了電子商務專業,“一是自己感興趣,二是希望將來能借助電商把家鄉農副產品賣到全國去”。

2019年,彭橋村“兩委”換屆,鄧華僑當選村支部書記,鄭菁林當選村婦聯主席,兩人從同學變成了“搭檔”。

彭橋村是一個傳統農業村,外出務工人多,留守婦女多。作為村婦聯主席,鄭菁林壓力很大,“帶領村民富起來,自己首先得富起來,為她們做一個示范”。

沒好門路,就從老本行干起。鄭菁林動員父親將養蜂規模從80多箱擴大到130多箱;從原來單純賣蜂蜜,到生產蜂王漿、蜂膠、蜂花粉等系列產品;拓展線上銷售渠道,通過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多種方式,將蜂蜜賣到全國各地。

“效益還不錯,好的年景有10來萬元收入。錢不多,但守在家門口,工作家庭可以兩不誤?!编嵼剂终f。

讓她不踏實的是,彭橋村蜜源有限,養蜂“富一家可以,富一片卻難”。另外,自己所學的專業好像沒用武之地。

去年12月,參加全省“職業女農民創業富民”專題培訓班,鄭菁林受到啟發,也讓她找到了方向?!笆紫纫敽弥赂恍畔T,利用所學的電子商務專業知識,獲取豐富的市場信息,引導大家發展適銷對路的特色產業?!编嵼剂终f。

曹亞鋒:跳出村里“一畝三分地”

人物名片:曹亞鋒,云夢清明河鄉紅心村人,孝感“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首屆學員,就讀市場營銷專業。今年6月畢業,目前任紅心村黨總支書記。

9月22日,云夢清明河鄉紅心村。河畈上,月初種下的娃娃菜長勢喜人,三五成群的白鷺在田間覓食。

對這些白鷺,曹亞鋒又愛又煩?!坝袝r候,剛把種子播下去,就被它們偷吃了?!辈軄嗕h拍了拍手,吆喝了一聲,白鷺紛紛飛走了。

府河、漳河在云夢交匯,紅心村正好位于兩河交匯的夾角地帶,地勢低洼,十汛九淹。今年夏季,紅心村外灘上700多畝晚玉米被淹。汛期過后,曹亞鋒組織村民搶種了70多畝娃娃菜。一是盡量減少損失,二是建一塊試驗田,看紅心村適不適合大面積發展蔬菜。

在村民眼中,曹亞鋒是個能人,早年帶領村民外出搞建筑,后來又返鄉任村支書。村民對他寄予厚望,期待他帶大家蹚出一條致富路。

初回村,曹亞鋒也信心滿滿,自己畢竟在外闖蕩多年,見過世面,也積累了一些資源。

很快,他發現沒那么簡單。紅心村是一個傳統農業村,人口有3500多人;耕地少,人均只有0.7畝;村里不單沒企業,合作社也沒一家。

發展特色產業難。沒市場主體帶動,村民普遍沒積極性;曹亞鋒心里也沒底,萬一產業發展起來了,沒銷路咋辦?

引進市場主體難。沒資源,沒產業基礎,缺乏足夠吸引力。也曾有企業找上門,計劃流轉700畝地種草皮,卻被曹亞鋒拒絕了,“違背國家農田保護政策,干不得”。

曹亞鋒很困惑、也很焦慮。

2018年,孝感“一村多名大學生計劃”首屆招生,曹亞鋒主動提出申請。他在意的不是學歷,他希望通過學習快速提升能力,讓自己真正成為村民期待的“領頭雁”。

曹亞鋒選擇了市場營銷專業,“帶領村民走出傳統農業的困境,村干部首先得有市場化思維”。

今年6月,曹亞鋒順利畢業。他說,3年的學習交流,讓自己視野更開闊了,“過去只是盯著村里‘一畝三分地’想問題,邁不開步,處處受限”。

云夢是全國蔬菜大縣,有成熟的產業鏈條和市場。

把紅心村放到全縣蔬菜產業布局中考量,曹亞鋒明確了新的思路:引導在外做蔬菜批發的能人返鄉,領辦合作社,帶領村民發展特色蔬菜,融入全縣蔬菜產業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