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火竞技-中国知名电竞赛事平台

 
學校新聞
【大思政課】感動中國 感恩同行
日期:2024年04月09日     作者:陳灝    來源: 黨委宣傳部    點擊數:

(本網訊 陳灝 )春華秋實,感動依然,“中國人的年度精神史詩”如期而至。4月8日20點,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的《〈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在央視綜合頻道(CCTV-1)播出,央視新聞、央視網等新媒體平臺同步播出。我校各族師生通過多種方式收看節目,同上這堂感人至深的思政大課,致敬時代榜樣,汲取向上力量,感恩奮進同行。

楷模  從我們身邊走來

《感動中國》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一檔精神品牌節目,每年評選出具有年度新聞性人物,傳播正能量,弘揚社會正氣,在海內外觀眾中口碑極佳。2023年度人物評選緊扣2023年國家發展主旋律,兼顧平凡人物的傳奇故事。俞鴻儒、劉玲琍、孟二梅、張雨霏、楊華德、牛犇、穆言靈、張連鋼、蕭凱恩以及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等感人故事呈現在世人面前。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從各行各業中走來,有來自功勛部隊的英雄飛行員、為中國航空航天做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亞運會最佳運動員、愛國愛黨的老藝術家、刻苦成就的盲人歌手,還有多位在新時代建設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平凡英雄。未能趕到現場的外國獲獎者將和主持人進行現場連線。他們把“感動”播種在每一個人的心里,續寫著中國人年度精神史詩的新篇章。

柴芯同學說,“從小到大,央視《感動中國》是我每年必看的勵志精彩節目,今年,在中華孝文化名城觀看節目,意義不一樣,這些人物的事跡深深打動了我,我要以榜樣為燈塔,學思踐悟,成長進步”。

見賢思齊 致敬向上的力量

感動源自對先進人物的真情流露。每一次掌聲、每一個微笑、每一次落淚,都反映了觀眾對年度人物最真摯的致敬。十位(組)年度人物故事,是感動,更是感召。

俞鴻儒,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力學家,“爆轟驅動高焓激波風洞技術”的理論奠基人。作為地面上的“天空”,飛行器的“搖籃”,風洞見證著我國東風系列導彈、神舟系列飛船等國之重器的誕生與成長。俞老今年96歲,潛心研究風洞技術已經50年。如今,俞老依然提攜后輩,他的智慧與謙遜,也點亮了無數新星。

劉玲琍,湖南衡陽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2023年中組部優秀共產黨員榜樣人物。她扎根特教講臺,堅持做一件事,就是讓聽障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學習開口說話。面對這群先天性聽障兒童,劉玲琍是老師,更是媽媽。當并不標準的“謝謝你”“我愛你”從聽障孩子的口中說出,這便是世間最好的語音。33年來,劉玲琍所教的80多名學生中,有20多名考上了大學,她讓這些被命運拋棄的孩子,一步步實現自己的夢想,改寫自己的人生。

孟二梅,北京市門頭溝區落坡嶺社區黨支部書記、居委會主任。2023年7月30日,K396次列車被暴雨滯留在落坡嶺站。孟二梅接到任務,積極救助滯留乘客,在斷水、斷電、斷網的情況下,她帶領社區300名老弱病殘居民,想盡辦法讓近千名被困乘客在暴雨中免于凍餓。她的一句“有我一口吃的,就不會讓大家餓肚子”,感動了無數人。一場暴雨,一場災情,讓全國記住了一個地名和一群人,也讓我們記住了孟二梅。

張雨霏,中國游泳運動員,2023年9月,參加杭州第19屆亞運會,斬獲六枚金牌,被評為“最具價值運動員”。在里約奧運會前,她曾自信滿滿,但結果讓她認識到與國外選手的差距。之后,她決定改變技術,盡管風險極大,她仍選擇從零開始。熬過了漫長的艱難歲月,她終于等來了涅槃重生的機會。在頒獎現場,她聽到觀眾唱國歌的聲音,逐漸蓋過自己的聲音,不禁潸然淚下。

楊華德,水稻專家。通過潛心帶領專家組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八年時間成功將該國水稻產量由平均每公頃3噸提升至10噸,讓中國的雜交水稻成為擺脫貧困與糧食困境的“金鑰匙”。2024年,60歲的他開始了第三期援非工作,11年的辛勤耕耘,通過“一帶一路”將中國的友誼和智慧,播撒在非洲大地上。

牛犇,國家一級演員。70多年來,他精心刻畫了200多個經典銀幕形象,即便是很小的角色,他都會全力以赴。在作品中,他經歷了新中國的建立,見證了新時代的開啟。牛犇勸告年輕人,愛電影的鮮花和掌聲,也要為電影付出。

穆言靈,一個熱愛中國文化的美國人,他和丈夫創立了“鼓嶺之友”,并奔走于美國的東西海岸間,尋找那些塵封在鼓嶺柳杉和歐美式老房子里的人物,讓美好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續寫著中美兩國民間濃厚情誼往來的佳話。

張連鋼,港口專家。在青島港的建設中,國外壟斷自動化碼頭技術,不信邪的張連鋼帶領團隊展開科研攻關,用三四年時間就完成了國外常規八到十年建設任務。張連鋼從智慧碼頭的“門外人”,成為智慧碼頭的“推門人”。2017年5月,青島港自動化碼頭一期投產,創下世界自動化碼頭開港作業效率最高紀錄。張連鋼團隊多次打破自己創造的世界紀錄,并榮獲“時代楷?!狈Q號。

蕭凱恩,是一個90后,出生三個月因眼癌摘除眼球。5歲的時候,她問爸爸:“看不見是不是就沒有用?”如今20多年過去了,她已經找到了答案:“天生我材必有用!”她是首位考入香港中文大學音樂系和英國皇家音樂學院的視障人士,20歲時她已贏得超70個音樂比賽獎項。多年來,即使身體殘疾,她依舊經常參加義演籌集善款,甚至不怕艱苦去貧困山區當義工。她看不見這個世界,卻始終笑對人生。即使生活在黑暗,也要為世界帶去光明。

空軍航空兵某團飛行二大隊,從抗美援朝一戰成名,到新時代上高原、跨遠洋,不同的任務,相同的使命。十八大以來,飛行二大隊深刻領悟統帥號令,結合使命任務,對接實戰要求,鍛造出制衡強敵的過硬本領,戰巡南海、前出西太、繞島巡航,快速成長為我軍一支重要的空中戰略性進攻力量,先后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聯合表彰,被所在戰區評為備戰打仗先進典型,被空軍授予集體一等功。

梁琪同學說,生命因奮起而精彩,人生因毅力而向前。學習楷模,當我們面對困難時,不退縮,奮斗不止,為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殷思哲同學說,“感動中國,時代楷模;頒獎盛典,精神洗禮。我們要向楷??待R,行勝于言,這個世界一定會變得更加美好”。

“楷模來自人民,他們升華了人生,標注了新時代的坐標,對我們青年大學生是強有力的價值引領”。潘思辰同學寫下了自己的感悟。

創新“思想+藝術+技術”融合傳播

2023年度人物盛典以“思想+藝術+技術”之炬點亮奮進之光,依托前沿最新AI技術參與策劃、生產流程,采用實時渲染成像的虛實光影聯動,通過虛實結合,生動講述年度人物故事,為全球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

“感動中國”聯動“象舞指數”,在融合創新上持續發力,探索人工智能賦能節目融合傳播。從主創團隊、年度人物、觀眾反饋、舞美科技等不同視角,運用AI科技手段,結合新媒體玩法,設計制作系列海報、短視頻等產品;發起“感動瞬間隨手拍”互動征集,促進網友互動參與。

音符躍動演繹動人旋律,在年度人物出場方式上進行全新演繹。有悠揚動聽的小提琴聲,有清脆悅耳的笛聲,還有慷慨激昂的圓號聲。整場節目,實現了音樂元素與現場解說內容的完美融合。

《〈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盛典》實現了觀眾與年度人物的“雙向奔赴”,現場“走心互動”高潮迭起。觀眾席上有掌聲、有加油聲,還有歌聲。臺上臺下一起唱響《我和我的祖國》,觸動心靈,匯聚起更持久的感動和力量。

在手機上看完頒獎典禮的周卓壯同學說,“將人文與科技相融合的《感動中國2023年度人物頒獎盛典》精彩紛呈,我的內心深深受到了洗禮,這些奮斗者的堅毅和執著,大孝情懷,讓我震撼,為湖北職院學子指明了前行的方向”。

感動奮進 傳承精神

一段段催人奮進的故事,一個個令人動容的名字,都是我們國家不斷強大的證明。感人的事跡,依然敲擊著我們心靈最深和最柔軟處,持續發出動人的感動之聲。

經常去孝感市特殊教育學校做志愿者的周萬婷同學表示,“最能共鳴的是劉玲老師,致力于特殊學校教育事業,非常不容易。在未來,我也會像劉老師一樣,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那些特殊的孩子們?!?/p>

“身為殘疾人蕭凱恩自立自強,讓我特別感動!我們要從楷模事跡中吸取啟迪和前行的力量”向俊綺同學激動地說。

“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需要有精神的高度和厚度。向楷模學習,重在行動。我們要知行合一,在中華孝文化名城譜寫青春篇章”。這是王雅楠同學的收看節目后的真實心聲。

“有很多獲獎者來自普通人,他們像泥土一般,卻有堅實力量,展現的是不畏艱險、不改初心的擔當,彰顯的是微光成炬、照亮他人的大愛?!闭缠P婧同學對校融媒體記者坦言。

(審核:田壽永)